《中華詩詞》雜志2022年第12期《新潮評議》專欄刊發彭崇谷詩論“如何妙寫敘事詩"。現轉發,請詩友們指正。
如何妙寫敘事詩
敘事是詩詞創作常有的內容。要怎樣才能寫好敘事詩呢?
一,敘事詩妙在入格
這是說敘事詩的創作內容要有格調,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尤其不宜低級趣味。魯迅先生曾說繪畫“有誰畫毛毛蟲,畫癩頭瘡,畫鼻涕,畫大便”,這里說的是畫畫要有格調;我認為寫詩亦然。在歷史上 韓愈曾以自己拉肚子,梅堯臣以自己早晨上廁所看見烏鴉在啄糞蛆、他在身上摸虱子卻摸到了一只跳蚤的事為題材作詩。這些作品格調低下,讀之有惡心之感。故難免事后詩界對此貶斥之詞不斷。
下面我們再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此詩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歌行體古詩。詩中敘述秋天作者全家賴以居住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受雨淋的苦難經歷。詩開始寫狂風破屋杜甫的焦慮,接著寫面對群童抱破屋之茅入竹林而去作者呼之難止產生的無奈;繼而寫全家遭受夜雨淋濕的痛苦,以及詩人因此而發出的悲憤與感慨;至此,全詩都是寫實式的敘述。此詩如果到此止筆,雖可成詩,但便會變成僅是一種對家事的敘述和私情的發泄而已。此詩的可貴之處在于,作者沒有就此為止,緊接著由衷地發出了“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充分體現了作者心憂天下百姓的民本情懷。這使此詩境界高度升華,情緒激越軒昂,從而成為了千年傳誦之作。所以創作敘事詩必須力求立意髙格, 境界高尚。
彭崇谷書法:冰清玉潔,篤實致遠
二,敘事詩妙在入情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要情景交融。這是說敘事詩創作中詩人要傾注感情,要融自己之情于敘事之中; 或敘述詩中之人時要表現其人之情之感。敘事詩如果無情,詩必味如嚼蠟。我們看看唐代詩人崔顥《長干行.君家何處住》這首詩: “君家和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此詩用白描手法記敘了一個女子乘船在江上偶然遇到一位男子與其對話的短暫場面。截頭去尾,抓住事件關鍵環節展開敘述,這是此詩取材的一大特色。但詩中既無主人公也無作者自己的情感流露,讀之感覺還是令人乏味。再看唐代詩人李紳的巜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歺,粒粒皆辛苦”!此詩前兩句記敘農民酷暑時節中午冒著炎熱鋤禾之事,后兩句詩人發表感嘆,充分表現出詩人對生活艱辛之感悟及對勞動人民無限同情之情感。讀之使讀者與詩人自然而然產生情感共鳴,此詩收到的教化感人效果是一般敘事詩難以達到的。
三,敘事詩妙在入理
入理就是使詩詞作品能敘事明理。這種詩是詩人在生活體驗中觸物生情,寓理于形和融理入情的產物,是詩人對人生,對社會的睿智思索和深刻體察的結果。其作品特點是能把發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穎鮮明的藝術形象熔為一體,清晰地揭示和闡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和道理,使作品感人以情,曉之以理,讀之有豁然洞開之感。
有次微信中有一首《冬日與花工問答》的詩:“問話紫薇何剪枝?只為來歲艷花姿。平生不歷千般苦,哪有風光無限時”。此詩記敘的是詩人在冬天看到園藝工人把紫薇花的枝條全剪去大惑不解問其緣故,花工告之紫薇只有在冬季剪去舊枝,讓其在第二年長出的新枝上開花,才會鮮花怒放。說明紫薇在冬季脫皮截枝卻能為第二年鮮花盛開創造條件。如此作品在敘述了詩人與花工一問一答后在第三四句抒發感慨,“平生不歷千般苦,哪有風光無限時”。這既在對紫薇生長習性的總結,又道出了人生發展與事業成就的一般規律;告訴人們只有經得起困難、挫折的打擊與艱苦環境的磨練,才能達到人生與事業輝煌的境界。此詩語言淺顯,卻深蘊大理。讀之使人豁然大悟,回味無窮。
彭崇谷書法:誠信為先
四,敘事詩妙在入已
這就是說詩人要置自身于詩內,使之詩中有自已,本人入詩中。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一首《觀刈麥》敘事長詩,他首先在詩中記敘了農村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農民因賦稅的繁重造成的生活艱辛表達了深厚的同情,同時又對自己沒有為國為民立下多少功德而享受豐厚利祿進行了深深自責。他寫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擔,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這樣白居易把自己的內心話動完全融入詩中,通過對客觀現象及自身內心活動的對比記敘使作品有血有肉更為生動,從而大大提升了詩的思想情境。
《詩國前沿》登了當代詩人蔣昌典的《豋眉江祝能峰》詩;“巉巖沿仄經,嘉木喜蔥籠。小鳥爭啼囀,山花間紫紅。風光看險處,心境在閑中。縱到最高頂,羞言我是峰“。此詩前六句寫了作者登祝能峰所見的景觀,后兩句寫自已登上山頂后,見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由此發出“羞言我是峰”的感嘆!此句是化用國畫大師張大千友人送給他對聯中的上聯句“山至高處人為峰”,既感嘆自己雖然登上了山頂,但在崇山之中并不是站在最高之處;同時也感嘆一個人在事業上、在學問上縱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大千世界之中,有人會比你走得更遠,學問更深,故不能盲目自滿,應不知滿足虛心向前的人生道理。
彭崇谷書法:正大氣象
五,敘事詩妙在入道
道即事物的發展規律。這是說敘事詩創作應合于客觀世界及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形象思維中不要出現邏輯思維的混亂。
南宋詩人韓淲曾寫過一首《雨多極涼冷》詩,詩中寫道;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風。木葉涼應脫,禾苗潤必豐。地偏山吐月,橋斷水浮空。雞犬鄰家外,魚蝦小市中"。此詩是記敘作者三伏天在鄉下遇雨后天氣極度涼快這么一件事,全詩圍繞一“涼”字展開敘述。但詩中打造的情景有多處不合自然規律:如三伏天是正是盛夏時節,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雨后天氣怎樣涼也不可能使木葉涼得自然脫落;樹葉因涼而脫落只能是深秋時節秋風蕭瑟的結果,三伏天樹葉紛落除非是狂風暴雨吹打或者病蟲害所為,而不會是天涼所致?!吧酵略?quot;是月亮懸于山峰之巔的形象表述。此妙句在很多古人的詩中其表述是在“一更”或“二更”或“三更”之時山吐月,在唐時杜甫、宋時林希逸詩中的表述是”四更山吐月”;宋代蘇過詩中甚至是“五更山吐月,纖纖燭猶幽”。這些都說明”山吐月”的時侯天還沒亮,這個時候農家養的雞肯定還在自家籠中,不可能“雞在鄰家"外。當然,如果韓淲這里是別出心裁把”山吐月“理解為日暮黃昏之后月亮快要落山之時的情景,這同樣與雞的生活習俗不合,因雞一臨黃昏就會回歸自家窩里。三伏天的日暮也不可能“魚蝦小市“,因魚蝦上市一般是在早上進行。所以韓淲在這首詩中無論怎么理解都不同程度的違背了自然規律,他在形象思維的過程中有了理性思維的失誤,從而嚴重影響了該詩的效果。
而宋范成大寫當時農村夏日的情景:“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蔭學種瓜”,此詩從時間的晝與夜,空間的田與家及傍桑蔭樹下的變換,男主人耘田、女主人績麻、其它家庭成員各盡所能,娃娃們仿大人模樣在桑蔭樹傍學種瓜這種不同角色在家庭生產中發摔作用的描寫,顯得此詩寫得合時合理,這比韓淲那首詩更為自然貼切。
6,敘事詩妙在入趣
詩詞在充滿正能量的前提下具有趣味性,這能使讀者開心爽懷。因而這也是詩詞精品的一個重要標準之一。《詩國前沿》2020年第二期選豋了思塵詩友的一首詩:小橋流水幾聲蛙,兩個頑童不著紗。借問涼茶何處賣?我家地里有西瓜"。此詩化用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記敘了游人盛夏下鄉,因口渴問頑童何處有商店買涼茶之事。詩中既有兩個兒童一絲不掛河中戲水取樂之趣:尤其是有這兩個頑童回答路人:何必買涼茶呀,去我家地里吃西瓜吧!這更是一種無私、且天真無邪之趣。全詩妙趣橫生,讀之使人趣味盎然!
所以,敘事詩作品妙在入情、入理、入格、入己,入道,入趣,這樣就可以避免作品就事論事、言短意淺甚至違理之缺失,能收到意味深長的效果。
彭崇谷書法:勇
彭崇谷,1954年生,詩人、賦作家、書法家、畫家。中華詩詞學會第三屆、第四屆副會長,現為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兼當代詩詞曲賦聯精品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顧問、湖南省詩詞協會名譽會長,先后聘請為中南大學、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湖南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后導師。所著86萬字理論著作《捍衛尊嚴一中國傳統文化陷阱論批判》 列為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讀物資助項目出版,另還出版多部詩詞、書法專著,所撰《三江源賦》被編入《大學語文》教科書、《湘江賦》被編入《中華文化基礎教材》。詩詞聯賦書法作品多次獲獎,先后被國內外40余種報刊刊登,30余處名勝古跡刻石立碑。文化部為其出版《走近大家》書法個人專輯,并聘其為特邀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