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五大要素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看,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文化建設,就是老板的價值觀及其理念演繹的系統。價值觀就是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
第二,戰略規劃,即企業管理者要具備大局意識,要有對大局和長遠的規劃,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鼠目寸光,當然也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第三,薪酬制度,就是建立激勵性強的薪酬制度,促使員工發揮個人潛能,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業績促進和目標的達成工作。第四,創新能力指的是企業要不斷求變,尋找更好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更好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路徑,永遠也不固步自封。第五,建立學習型組織,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僅老板和管理者要不斷學習,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對自己的員工進行系統培訓。通過系統培訓和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努力,使員工得到成長,使企業獲得更好更新的觀念和思路,獲得更新的信息和機遇。(1)表面層次的“物質文化”。包括企業所在的辦公環境,裝修硬件,產品風格、產品外觀、質量等。(2)中間層次的“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結構、領導體制、人際關系和各項管理規章制度等。(3)核心層次的“精神文化”。包括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企業群體意識、員工素質的優良傳統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被稱為企業精神。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一致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的內部凝聚力和外部感染力。文化和理念是企業經營的基本思想,在持續經營和長期發展過程中,是打造優秀團隊的堅實向心力。企業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它是所有企業運作的基礎,一個企業所有的業務都是需要流程來驅動,就像人體的血脈,流程把相關的信息數據根據一定的條件從一個人(部門)輸送到其他人員(部門)得到相應的結果以后再返回到相關的人(或部門)。提高企業效率的關鍵也是流程,而實現流程管理需要改變傳統管理的一些習慣。打破陳舊習慣:大家都只關注部門的職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門之間的職能行為往往缺少完整有機的聯系,由此導致企業總體效率下降。因此,必須打破職能區隔習慣。培養系統思維:將企業的行為視為一個流程集合,對這個集合進行管理和控制,強調全過程的協調及目標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節點,它的完成必須滿足整個流程的時間要求,時間是整個流程中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學會運用思維調理工作排序,安排合理的時間進程,限定目標數量以及完成時間,這樣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對員工來說,制度就是一只無形的手,約束他們的行為,若有違反便會受到處罰;另一方面,不僅僅是企業,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規則,遵守規則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職能,好的制度更是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好處與便利,激勵我們更好的工作,使生活和工作更加規范化,更具有程序性。而對于管理者來說,如何制定好的規則相當重要。制度對員工的約束不能過緊,否則會使員工心存不滿,就像彈簧受到的壓力越大,反彈的力量就越大。管理者不能把員工當作接收工作的機器,制度的作用本身是用來激勵員工,使其受到鼓舞,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不是每個制度都適用于所有企業,找到適合自己公司體系和員工的制度才是根本。明確權力與責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兩個重要方面,讓這兩個方面處于平衡狀態是組織管理要解決的問題。(1)指揮統一:一個部門只需要一個上司。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過于雜亂的管理者會使部門員工無法明確自己的直屬領導,產生不好的心理影響(輕視領導、不服管從而導致不遵守規章制度等)。(2)管理幅度:過少的管理幅度沒有存在的必要,浪費企業的管理精力,而過多的管理幅度會使管理者無暇顧及到每個人。合理的根據不同部門工作和人員情況來安排管理幅度。(3)分工:根據部門工作和人員情況將權責和專業化進行橫向與縱向分工。不同的分工更明確不同的責任。(4)部門化:把分工所產生的同一專業的員工集合于一個部門內,由一個經理來領導并加以協調,可以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明確權利與責任這兩點之間的平衡十分微妙,分權和放權能否做好將直接影響是否能做到平衡。(5)分權:什么樣的權利就做什么樣的事,負責好自己范圍內的事情。這樣有條有理,但是某些領導喜歡越過自己的權限領域,不去發揮自己的專項,而是喜歡涉及其他領域。利用自己的職務權利做出一些指令,其后果卻是導致其他人無法很好地完成工作,還會由于自己的不專業引來一些不必要的事端和問題。(6)放權:作為領導和企業高層來講如果不舍得放權,自己只能越來越累,而且整個公司的業務也會進展很緩慢。因為所有人都要排著隊等著你一個人的抉擇信息。放權讓下屬大膽的發揮所長,這樣不但會得到尊重,而且領導層也會輕松,工作進展速度也會快,不然你請他來干什么呢?流水線的機器?還是遙控器?你負責按按鈕他換臺。計劃管理要解決的是目標和資源之間關系是否匹配的問題。因此,計劃管理由三個關鍵元素構成。①高層強有力的支持;②目標要能夠檢驗;③目標要經過高層管理者的確認。資源為對象:很多人通常會以為目標是計劃管理的對象,其實計劃管理的對象是資源,資源是目標實現的條件,要實現計劃,唯一的辦法是獲得資源。目標與資源匹配為結果:這是衡量計劃管理好壞的標準,當所擁有的資源能夠支撐目標時,計劃管理得以實現。當資源無法支撐目標或者大過目標時,要么是“做白日夢”,要么是浪費資源